![]() |
| 照片來源:by TEBOGO LETSIE, "Flames of hate engulf Durban", The Times(http://www.timeslive.co.za/) |
兩週前的星期二,許多生活在南非的「外國人」都收到一條WhatsApp訊息警告「明天我們將殺死每一個外國人」 ,自此連續10多天的「抗議外國人行動」從德班開始蔓延到彼得馬里茨堡及約翰尼斯堡。南非媒體報導起因是祖魯王茲韋利蒂尼(King Goodwill Zwelithini)的一段話「所有外國人都應該收拾行李回家」 而引起的「排外(xenophobia)」行動。南非人權委員會(SAHRC)已經針對祖魯王的發言內容展開調查 ,南非憲法保障言論自由,但不保護仇恨性言論(Hate speech),並保障所有外國人在南非的人權,不論其合法或非法居留 。不過,祖魯王的一段發言,真的能引起這麼大的攻擊行動?有人說「人們只是抓住機會做了想做的事」 。
誰搶了誰的工作?
「排外」者認為,年輕人失業率嚴重的原因是被鄰近國家的「外國人」以廉價工資搶走他們的工作機會,同時他們也帶來疾病和犯罪。但也有人認為是南非人自己懶惰,不願意工作,只想等著領補助。有研究根據南非統計局2012年的數據指出在南非工作的外國移民(international migrants)僅有4%,並且在正式工作(informal sector)中的比率非常低,因此認為「工作被外國人偷走」的說法,其實是誤解 。然而,從該篇研究亦可得知,外國移民在南非的失業率低於南非本國人,其在南非的工作約有33%是從事非正式工作(informal sector) 。此類工作的特性是,進入場域的門檻較低,立即的現金收入、未申報就業及所得,也不受勞動等法規保障、無法取得正式契約、勞資關係較不穩定,被認為是當地人不願意做的工作。在如此的條件下,要如何推知外國移民實際人數及比率?及南非人「不願意做」的真正原因是什麼?都令人質疑。
外國移民離鄉背井要很快進入工作市場,最可能的選擇是「非正式工作」,也具有更強烈的工作意願(是那種即使可能被剝削也會做的「意願」)。因而相較於聘僱南非本國人要支付較高薪水、又不能隨意解僱,而且有罷工權利 ,形成了企業、雇主為了經濟利益選擇以外國人取代本國員工,不但是本次排外的導火線之一,也促使薪資水準降低、工作者權利不被重視等惡性循環。當人民應有的工作條件被破壞,原有的權利被犧牲,政府及社會看重經濟及企業利益大於人民時,人們為了生存,剩下的選擇似乎不多。
排外的複雜情緒
人們使用石頭、木棍、火炬隨機攻擊,用槍者則以處決方式來殺人,甚至網路影片流傳著,有將兩個外國人背對背綑綁後,再以輪胎套住,然後放火燃燒其中一人。這一切不禁讓人感到「熟悉」,似乎是在種族隔離時期,白人對待黑人的種種方式之一。一則報導轉述「他們把我們當成動物,認為我們都該被撲殺」 。此外,也有南非印度人被襲擊驅離「我和我的父母在南非出生,但他們認為我們是狗,我在他們眼睛看到了仇恨,他們真的不希望我們存在這裡,我在自己的國家土地上,被認為是外國人。 」也令人疑惑的是,遭受攻擊的多是辛巴威、索馬利亞、剛果、莫三比克、奈及利亞、馬拉維、衣索匹亞等國黑人。未有白人受到攻擊,而中國人則多是商店被搶,較少受到對人的襲擊。南非當地華文媒體轉報導了一則網路文章「為什麼還沒有人碰中國人?」 網友猜測可能只是還沒「輪到」。
有評論認為在南非「外國人/老外(foreigners) 」一詞較有輕蔑的意味,通常是指來自非洲和亞洲國家的人;而來自美洲及歐洲的白人,則較常被認為是「遊客(tourists)」或被稱為「外國僑民(expats) 」。緣由來自種族隔離政策「導致黑人自我仇恨 」、厭惡與自己相同膚色的人。因此或許,南非黑人的排外行動並不是真正的「排外(xenophobia)」,而是「排黑(Afrophobia)」。「Afro」在牛津學習者字典裡的解釋,是1970年代黑人流行的一種髮型,自然捲曲的短髮緊密環繞全頭,就像麥可傑克森小時候在「傑克森兄弟」時期的造型。如今Afro亦指「非洲的」、「非裔」,Afro soul food即意為以非洲傳統方式烹調的食物。因此Afrophobia可理解為「排外國黑人(非南非黑人)」的思想、情緒、行動等。也就是說,若xenophobia被翻譯為「仇外、恐外」,那Afrophobia也可被理解為「仇黑、恐黑」。這似乎可以解釋「當非南非黑人被襲擊和毆打的同時,餐廳裡仍沸騰客滿著白人」的現象。一個11歲的辛巴威女孩擔心的說,這個世界可能不會在意我們,因為我們不是查理週刊、不是美國人、不是歐洲人,也不是中國人 。
暴力背後的真實
當然,暴力行為無論如何都不能被允許,沒有人應該被如此對待。但歷史遺留禍害、社會結構不平等、經濟權利被破壞的交錯糾纏,排外暴力成了最壞的出口和結果 。自2008年約翰尼斯堡周邊城市大規模的排外事件至今再度發生,顯示深層的衝突與矛盾持續未曾停止,可預見的是這個暴力不會被鎮壓而消失。反對暴力、擔心經濟的同時,我們也需要做的,是挖尋暴行中的核心問題,檢視現有的制度,是否真的適合南非或非洲? 或許,南非需要使用更Afro的方式來對話,而不只是在記者會呼籲非暴力,需要更具有Afro的生活文化,而不只是學習拿刀叉吃漢堡,需要建立有Afro精神的經濟體制,而不只是靠著幾個擠破頭的工作機會,需要尋找Afro靈魂的律法信念,讓所有生活非洲土地上的人民,都能擁有自己的幸福和尊嚴。
誰搶了誰的工作?
「排外」者認為,年輕人失業率嚴重的原因是被鄰近國家的「外國人」以廉價工資搶走他們的工作機會,同時他們也帶來疾病和犯罪。但也有人認為是南非人自己懶惰,不願意工作,只想等著領補助。有研究根據南非統計局2012年的數據指出在南非工作的外國移民(international migrants)僅有4%,並且在正式工作(informal sector)中的比率非常低,因此認為「工作被外國人偷走」的說法,其實是誤解 。然而,從該篇研究亦可得知,外國移民在南非的失業率低於南非本國人,其在南非的工作約有33%是從事非正式工作(informal sector) 。此類工作的特性是,進入場域的門檻較低,立即的現金收入、未申報就業及所得,也不受勞動等法規保障、無法取得正式契約、勞資關係較不穩定,被認為是當地人不願意做的工作。在如此的條件下,要如何推知外國移民實際人數及比率?及南非人「不願意做」的真正原因是什麼?都令人質疑。
外國移民離鄉背井要很快進入工作市場,最可能的選擇是「非正式工作」,也具有更強烈的工作意願(是那種即使可能被剝削也會做的「意願」)。因而相較於聘僱南非本國人要支付較高薪水、又不能隨意解僱,而且有罷工權利 ,形成了企業、雇主為了經濟利益選擇以外國人取代本國員工,不但是本次排外的導火線之一,也促使薪資水準降低、工作者權利不被重視等惡性循環。當人民應有的工作條件被破壞,原有的權利被犧牲,政府及社會看重經濟及企業利益大於人民時,人們為了生存,剩下的選擇似乎不多。
排外的複雜情緒
人們使用石頭、木棍、火炬隨機攻擊,用槍者則以處決方式來殺人,甚至網路影片流傳著,有將兩個外國人背對背綑綁後,再以輪胎套住,然後放火燃燒其中一人。這一切不禁讓人感到「熟悉」,似乎是在種族隔離時期,白人對待黑人的種種方式之一。一則報導轉述「他們把我們當成動物,認為我們都該被撲殺」 。此外,也有南非印度人被襲擊驅離「我和我的父母在南非出生,但他們認為我們是狗,我在他們眼睛看到了仇恨,他們真的不希望我們存在這裡,我在自己的國家土地上,被認為是外國人。 」也令人疑惑的是,遭受攻擊的多是辛巴威、索馬利亞、剛果、莫三比克、奈及利亞、馬拉維、衣索匹亞等國黑人。未有白人受到攻擊,而中國人則多是商店被搶,較少受到對人的襲擊。南非當地華文媒體轉報導了一則網路文章「為什麼還沒有人碰中國人?」 網友猜測可能只是還沒「輪到」。
有評論認為在南非「外國人/老外(foreigners) 」一詞較有輕蔑的意味,通常是指來自非洲和亞洲國家的人;而來自美洲及歐洲的白人,則較常被認為是「遊客(tourists)」或被稱為「外國僑民(expats) 」。緣由來自種族隔離政策「導致黑人自我仇恨 」、厭惡與自己相同膚色的人。因此或許,南非黑人的排外行動並不是真正的「排外(xenophobia)」,而是「排黑(Afrophobia)」。「Afro」在牛津學習者字典裡的解釋,是1970年代黑人流行的一種髮型,自然捲曲的短髮緊密環繞全頭,就像麥可傑克森小時候在「傑克森兄弟」時期的造型。如今Afro亦指「非洲的」、「非裔」,Afro soul food即意為以非洲傳統方式烹調的食物。因此Afrophobia可理解為「排外國黑人(非南非黑人)」的思想、情緒、行動等。也就是說,若xenophobia被翻譯為「仇外、恐外」,那Afrophobia也可被理解為「仇黑、恐黑」。這似乎可以解釋「當非南非黑人被襲擊和毆打的同時,餐廳裡仍沸騰客滿著白人」的現象。一個11歲的辛巴威女孩擔心的說,這個世界可能不會在意我們,因為我們不是查理週刊、不是美國人、不是歐洲人,也不是中國人 。
暴力背後的真實
當然,暴力行為無論如何都不能被允許,沒有人應該被如此對待。但歷史遺留禍害、社會結構不平等、經濟權利被破壞的交錯糾纏,排外暴力成了最壞的出口和結果 。自2008年約翰尼斯堡周邊城市大規模的排外事件至今再度發生,顯示深層的衝突與矛盾持續未曾停止,可預見的是這個暴力不會被鎮壓而消失。反對暴力、擔心經濟的同時,我們也需要做的,是挖尋暴行中的核心問題,檢視現有的制度,是否真的適合南非或非洲? 或許,南非需要使用更Afro的方式來對話,而不只是在記者會呼籲非暴力,需要更具有Afro的生活文化,而不只是學習拿刀叉吃漢堡,需要建立有Afro精神的經濟體制,而不只是靠著幾個擠破頭的工作機會,需要尋找Afro靈魂的律法信念,讓所有生活非洲土地上的人民,都能擁有自己的幸福和尊嚴。

.jpg)
